第五篇 怪特的性情-《少有人走的路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天气从广义上说就是气候,而气候和文化却有直接的关系,如埃尔斯沃思·亨廷顿(ellsworthhuntington)在他几本书中都说过的。还有很明显的证明便是当叙利亚和埃及很兴旺的时候,他们当时的气候比现在衰弱时代的气候,要有刺激性得多。北极的生活仅仅只能单独求生存;热带的生活只能懒散偷安而已。有些人从冬日严寒夏日酷热的地方迁到温带像加利福尼亚州时,觉得他们似乎住在天堂里一样。

    各人对于气候的感觉各有不同:有些人是气候与他们不发生多大关系,他们能在任何气候中生活;有些人觉得大半的气候对于他们的舒适是仇敌。气候不仅是一种常研究的题目,也是一般人常拿着谈话的资料。马克·吐温这样说:“人人都爱谈天气,但是却没有人想努力改造天气。”

    有些心理学家曾经为天气做过一个试验:丹克斯特(dexter)教授的结果,虽是三十年以前所得,然而仍旧能应用于今日;因为从那时到现在,人类的性情和气候都没有改变过。他的试验是用统计的方法,结果得知长期和平均的气候。用这种方法观察,时间既很长久,则甚至极细微的分别,都是有意义的。

    丹克斯特教授还有一个专门记载不幸的事件的表,看它们是否随温度或气压而升降,如学校旷课、品行不端、打架、精神错乱、自杀、死亡、犯罪、银行书记的错误等,以上这些都是不受欢迎而想避免的事情。大概说起来,它们在酷热的天气比较盛行,酷热是容易使人行为倾倒的,而潮湿也是如此。这些不幸的事件多有别的原因,不过天气却是增加事件的懊恼而助其决定事实的一个最后因素。

    不好的天气消耗个人储藏的精力,因此而扰乱心理的平衡。莎士比亚的戏剧里这样说:“天气很热,我们皮肤都生了许多痱子;假如我们相遇时,大家难免不发生口角;因为这样酷热的天气,正是扰动我们发狂的热血的。”我们对于不好的天气还是略有一点办法,我们可以在最热的天气停止我们吃力的工作和奋斗。我们可以寻出一些加重这种难过的原因。不通风和空气沉滞最妨碍心理的安适,因为它们减低了身体的安适。现在关于户内气候问题,我们可以有人工制造的空气。电扇可以使空气流通而减轻不舒适。以前我们依赖日光,现在我们用人工制造太阳灯去照皮肤,而激起它们的自然功用。此外如日光浴日光室都盛行,由此可知身体健康与精神健康是关系如何密切的了。

    虽则有外界的这一切影响,个人心理学家对于天气关系也很大。心境是不可免的,但是我们不可过于顺从它。我们不应外界下雨或室内暗淡,便愁眉含愠。多少我们应当克服气候,超而上之。因为这种微小的不适便过度烦恼,是损害精神健康的。

    一个脾气很重的人,是很逃脱其牵制的。而这些能够不受天气影响的人,对于那些受不住的人,也不可过于责备。酷热影响于人的感觉犹大,因为它确实使人难受。自己担心一点是最好的方法,因为狂风暴雨是总难免的。所以我们不应当屈服于不测的气候,正如不屈服于难料的疾病一样。

    养成的愚笨

    一个新闻记者如要说另一个记者的坏话,便说他是一个生而无知的天才,不然的话,他何以能在短促的时间内,吸收许多的材料。这个笑话的意思,实际上并不是指真正的无知,因为无知是一种反面的意思,表示缺乏学识——不过这笑话可以实用于愚笨。因为愚笨并不一定缺乏学识。

    如果我们想想,就晓得这种愚笨的例子是何等的多,而我们很少加以注意。愚笨在人类中已经是很普通而最不值得的一种东西,而世上还有所谓“养成的愚笨”,这种比真正缺乏智慧的人还不应当存在些。

    在养成的愚笨之下,潜伏着一种心理的迟滞,简单一点说,便是太懒得运用思想了。在可能时,总是叫别人替你想,“让乔治去做吧!”由此我们的独立性便渐渐地失去了。有许多人问问题,并不是因为急于想得到知识,不过是想省自己一番力气。他们的需要不去由自己工作出来,而依赖别人的施舍。假如他们长久沉溺于这种习惯,他们便成为心灵的寄生虫了。

    这种习惯,在兜揽生意的人和女店员中,尤其特别的多。假如你问一点比较出乎普通的货物,甲便问乙,乙又推与丙,恐怕只有柜台后面的一个女人运用脑筋,其余的人便也都用她的,因为她们觉得比用自己的要容易些。这种习惯便走到养成愚笨的路上去。

    现在游历是很普通的,旅行家可以告诉你:当他们问一个地方,在本地的居民,如五个之中能找到一个,不论年轻或年长的能告诉他,那便算幸运了。“养成的愚笨”也不仅是乡间有的东西。一个教师参观一个纽约繁盛区的一个私立学校,询问招待员另外一个也在纽约城内的学堂,但招待员却说他从来没有听见过这学校。其实这两个学校同在一条街上,一个是二十四号,一个是四十八号,两个设立的年代,都是很久了。

    这恐怕一部分是天生的缺憾——平常不留心的缺憾。有些人从来不会随意留心的,他们所看见的,只是他们心里所要看的。这话似乎说得太过分,然而确实有这样的事。某大学有一个学生对他同屋说,街上一栋房子从街这边移到那边,挡在街上,他的同房却说不知道。其实他每天到学校去时,经过这条街十几次之多。

    养成的愚笨,种类很多,造成的原因也各有不同。如缺乏好奇心,心理的惰性,依赖别人等等。恐怕最重要的便是:别人所希望于你的知识程度太低——这一切的原因便养成了狭窄的愚笨的心理习惯。

    询问的习惯是很容易养成的,因为这是唯一的方法可以晓得许多事;不过应当自己研究的习惯尤为重要。要别人来告诉你你所想知道的,应当在你自己先研究之后。有一个笑话,说一个大学生,希望有一天他能够睡在床上,把学问送到他床上来,过那种快乐的日子。多烈先生就问他:“你想教授替你研究问题吗?”而他却答不出来了。

    一个人不应当因为惭愧自己的无知,而踌躇不敢问,却应当羞愧自己所能容易研究出来的。最低限度,你应当利用自己的脑子。这话的意思便是你对于你所望于自己的标准,一定要立得高。能够这样做,你便不会养成愚笨而会培养智慧。

    搜集的癖好

    喜欢搜集东西的人,在人类中另成为一类,可说是有点神经病的色彩。那些对于这种癖好到过分的人,或是耗钱太多的人,便失掉了理智的平衡。

    这种怪癖最著名的例子,是十七世纪时荷兰到处种植葡萄的癖好。凡是经济上办得到的,以及有许多勉强的,却种各种各类五花六色稀罕的葡萄,有各种奇怪的名字。据说有一个这种癖好达于极点的人,把他所有的田地和葡萄地都换了一种极稀罕的葡萄。另有一个工人把一只稀罕的葡萄误当洋葱吃了,因之他的主人损失了一百余元。后来这种膨胀的价格忽然低落,于是这种风气消减,而葡萄在荷兰变为一种普通的工业了。

    搜集的癖好,各年龄不同,各时代也不同。最普通的是搜集邮票和钱币,因之这种癖好在各种城市的行商名录中成为正式行商之一种。差不多人人对于搜集钱币都有兴趣,种类愈多,包括的地域愈大则愈好,不过这大半是流行的钱币。我们对于搜集的钱币大半不显出什么热情,而鄙视为一种卑鄙的好利之物。但是搜集邮票比钱币更盛行,因其种类更多,地域更易扩大,差不多无论何人都发容易开始搜集起来。

    搜集的嗜好,和其他的嗜好一样,是有其特殊益处的。搜集可以松弛办公的忙碌,虽则搜集变为一种正式商业的时候,也还是能保留那种热忱。所搜集的东西,除其本身固有的价值之外,还另有一种价值。搜集者可以得到一种警告的感觉,最初是找着了稀罕的东西,其次为其所有,第三是胜过其他搜集者,第四是获得时需要巧妙的手段。
    第(2/3)页